上呼吸道感染由链球菌、葡萄球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咽喉炎时,应立即服用有效抗生素,允许母乳喂养。以往将婴儿与母亲隔离,使婴儿得不到乳汁中抗感染的物质,影响了母乳喂养。分娩后低热,无局部明显症状,可以母乳喂养。
产褥感染B型链球菌常引起围产期感染,如子宫内膜炎、尿路感染等。新生儿早期感染常伴呼吸窘迫、缺氧和肺炎,晚期感染还常表现为脑膜炎和骨髓炎。产后母亲和新生儿感染占5%—35%。母亲应切记,在接触婴儿前要洗净双手。选择治疗药物时要注意母乳喂养的问题,因为大多数药物都可到达乳汁,所以应选择婴儿也能使用的药物,如青霉素和头孢霉素。1个月内,不用磺胺类药物,也不要用四环素和氯霉素。要多饮水,增加营养。
患乙型肝炎的母亲如何喂奶
乙型肝炎病毒(HBV)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病毒,据统计,我国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携带者约占人口总数的10%,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母婴传播。若孕妇为HBsAg携带者,新生儿约有300/0成为携带者;若孕妇体内乙肝e抗原(HBeAg)阳性,新生儿近1000/0成为携带者,且于成年时发展成为慢性肝炎、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几率非常高。可见,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健康素质、社会安宁和家庭幸福的大事。
乙肝母婴传播的一条途径是通过乳汁传播。判断乳汁是否具有传染性最为客观的指标是测定母乳中的HBV-DNA。HBV-DNA被认为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最直接、最具有特异性的指标。也就是说,HBV-DNA阳性,表明母体内存在大量乙肝病毒,且传染性强,故当母乳中HBV-DNA阳性时,不宜哺乳。因为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,当新生儿或婴儿任何一处消化道,如口腔、咽、食管、胃、肠道黏膜破损时,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就可能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而引起乙肝感染。当然,这种危险也存在于耳、鼻、面部有破损的溢奶婴儿中。
当没有条件测初乳中的HBV-DNA时,可根据母血中乙肝三系情况来判断。若母血中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时,不宜哺乳,因为此时母血和初乳中HBV-DNA的阳性率接近100%。当母血中e抗体(HBeAb)阳性时则可以哺乳,因为此时母血、母乳中HBV-DNA阳性率几乎为0。当母血中乙肝表面抗体(HBsAb)阳性时,表明已患过乙肝或注射过乙肝疫苗,体内已产生了保护性抗体,这类母乳是没有任何毒性的,可以哺乳。而其他几项乙肝抗原、抗体阳性的不同组合,在母血、母乳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HBV-DNA阳性,甚至在个别孕早期曾经是HBsAg阳性后转阴性的产妇母乳中也测出了HBV-DNA阳性。因此,专家们告诫这些母亲需谨慎哺乳。但也有专家指出,乙肝是非肠道传染病,哺乳并不会增加乙肝的感染率,相反,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,因此,鼓励HBsAg阳性者哺乳。
当然,要从根本上解决母婴传播问题,最好是妇女在怀孕前做乙肝筛查,若HBV-DNA阳性者应积极治疗,推迟妊娠。